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个问题高度关注******
新华网记者 张敏彦
【学习进行时】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与您一同学习感悟。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回顾新时代十年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就,并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深刻分析“大党独有难题”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现和破解之道,深刻阐述“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对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战略部署。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必须迈过的一道坎”“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指出,新时代十年,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刀刃向内、刮骨疗毒,猛药祛疴、重典治乱,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变得更加坚强有力。
踏上新征程,我们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时隔两个多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再次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要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
何谓“大党独有难题”?
此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党独有难题”的主要表现作深刻分析。他指出六个“我们这个大党必须解决的独有难题”:
——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
——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这些难题,是实现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使命任务必须迈过的一道坎,是全面从严治党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此次全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他指出,这个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
新时代十年,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新征程上,如何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健全这个体系,“需要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他用三个“更加突出”,作出深入阐释:
——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
——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
——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
三个“更加突出”,进一步丰富了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内涵,进一步凸显了其中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进一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作出系列战略部署——“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这次中央纪委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
对于作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对于反腐败斗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深化标本兼治、系统治理,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对于加强纪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党规制定、党纪教育、执纪监督全过程都要贯彻严的要求,既让铁纪“长牙”、发威,又让干部重视、警醒、知止,使全党形成遵规守纪的高度自觉。
……
一系列部署,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彰显出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
党的二十大闭幕以来,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重要论述和重要部署。
2022年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刚三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的一项重要议程,即是审议《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当选的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延安。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勇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12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增强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定力,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新时代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站在事关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高度,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党的长期战略、永恒课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远吹冲锋号,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把党的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
“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在此次中央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是新征程上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
【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揭开青塘粽子的致富“秘方”******
编者按:潺潺湫水河,青青芦苇荡,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脉,铸就了前青塘村独特的风俗人情。根据《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认定监测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农业农村部对已认定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监测。监测数据经专家审核,初步确定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超亿元村505个,山西省吕梁市临县安业乡前青塘村凭借“粽子”跻身榜单。前青塘村的“小粽子”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粽子如何成为前青塘村的“大产业”?科普中国智惠农民本期《新农人致富路》栏目邀请到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侯文,请他来说说小产业如何“粽”出大幸福。
据《临县志》记载,从700多年前的元代起,前青塘村就开始种植粽叶、制作粽子,是远近闻名的粽子村。青塘粽子第八代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山西青塘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侯文介绍,当时前青塘村里有一个寺院叫奉天寺,到了端午节,寺内的僧人就煮着吃粽子,村民们闻到了扑面而来的香气,顺着香气便寻到了粽子。此后,奉天寺把粽子的制作工艺流传到了前青塘村。
张侯文介绍,他的祖上继承了青塘粽子的工艺古法,父亲常常在临县范围内卖着粽子,但是一个端午节卖个十来天,只能挣些生活费。守着“金饭碗”,他决心要把产业做大。2011年,张侯文创办了一个“小作坊”,这成为了他事业的起步。2013年,通过引入抽真空、高温灭菌等现代技术,解决了粽子保质期的问题,用现代科技给粽子“安上了翅膀”。自此,青塘粽子销得更远,名声更大。
青塘粽子的礼盒包装背后,还有一段温情故事。张侯文介绍,包装上面的照片画的就是张侯文一家老少。“这是我爸我妈、我家姑娘、我外甥。这是2016年,我父母教孩子们包粽子的场景。”他认为,这样的照片背后,代表了一种传承,是老一代传给新一代手工技艺的传承。
在青塘粽子的包装上,还隐藏着一份设计理念。张侯文介绍,“三座山”,一座绿的、一座黄的、一座半绿半黄的。“绿色是指江米粽,寓意是绿水青山;黄色是指黄米粽,寓意是丰收;一半黄一半绿的是指两米粽,寓意是‘黄金搭档’。三座山合起来以后,组成一个元宝形状。在端午节期间用它馈赠亲友,寓意着送金银、送元宝、送财富。”张侯文介绍。
“坚持老传统,还原老味道,”是张侯文一直坚持的原则。“我们要把老一辈留下来的传统手工技艺和独特味道,让它一直延续下去,这就是青塘粽子在坚持的事业。”青塘粽子的制作工艺,每一道程序都是手工传承下来的。“几百年前怎么做,现在还是怎么做。”张侯文解释道。
先将米泡好、软化,将粽叶清洗、煮沸,便进入包制环节。在每一个粽子的头尖上,放一颗蜜枣,盖一部分米,中间再放两颗蜜枣,上面再盖一部分米,用粽叶合起来将其包裹,最后用马莲绳捆扎起来,便进入煮制环节。
煮制的时候,粽子必须尖对尾、尾对尖,一个一个摆放整齐入锅,拿篦子盖上,用重物压住。使粽子在煮的过程当中不被“翻腾”,避免米膨胀。煮制是最关键的环节,粽子好不好吃,全在火候。青塘粽子的煮制,要经过温火、小火、急火,急火、闷,整整10个小时。在10个小时的过程当中,火候要变4次,最终才能达到粽叶香、米香、马莲香、枣香四味融于一体。
一颗小小的青塘粽子,集合了山西省临县前青塘村农产品的“精华”,也承载了张侯文工匠家族祖祖辈辈的心血。现如今,前青塘村先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粽子)、山西乡村旅游示范村。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首次突破百万元达到128万元,旅游收入达到6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首次突破10000元大关。
张侯文告诉记者,他的目标是要把前青塘村打造成“南有嘉兴、北有青塘”的中国北方粽子生产基地、中国特色古村落旅游胜地、山西名副其实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吕梁山上美丽宜居第一村。(记者/焦子原 武玥彤 支持单位/临县科协)